首页

家门口医院:期待引来、留住更多好医生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体系逐步健全。然而,很多患者即使看小病也愿意去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并没有多大改善。
 
“归根结底,是因为基层医院人才匮乏,缺少好的医生和好的技术,服务能力整体偏低,不能真正满足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呼吁,建立一套适合基层人才成长发展的机制,真正为老百姓家门口医院培养、吸引、留住一批好医生。
 
将乡镇卫生院纳入县级医院管理
 
“如果解决不好人的问题,老百姓看病仍然会舍近求远去大医院,再好的房子、再新的设备也终究会变成烂房子旧设备。”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卫生局副局长郭淑芹代表建议,加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下大力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郭淑芹代表提出,一是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建立单独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评审机构和评审体系,取消对他们晋升职称中的外语考试和论文、 科研等硬性指标,使他们通过基本理论和实际业务能力考核也有机会晋升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是成长为全科医生。二是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分别纳入县级 医院和城市大医院管理,其医务人员由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轮流下派,每人至少服务5年,享受与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其他人员同等的工资待遇、业务进修学习 和晋升机会。
 
建立基层人才培养和留用体系
 
“高水平的人才和技术是这一体系建设的核心,也是影响基层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段惠军说,人才问题不像硬件建设,不是资金到位就能在短时期内解决的。
 
“目前,我国一方面是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是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无处就业,不愿去或是进不了基层医院。”段惠军委 员认为,这种人才供需的实际脱节,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浪费,还说明了我国基层医院人才的培养和留用体系建设很滞后,花很长时间培养的医学专业人才无法与 基层对接,基层也没能力吸引、留下这些人才。
 

对此,段惠军委员建议,建立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留用体系,首先要从源头上加大培养力度,由国家对基层医院进行定向招生,对 学习成绩好、有意愿学医但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中毕业生进行免费培养,但大学毕业后必须与国家有关部门签订协议,到基层医院服务15年,期间由指定大医院对其 进行免费培训、业务指导等,解决他们业务进步的后顾之忧。其次要规范体制机制,改善基层用人环境,真正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水平,吸引他们留下来。同 时,由国家设立专门资金,成立专门机构,对县级以下所有基层医师分期分批进行不间断的各类技术和业务培训,使他们对一般病、常见病能够诊断和治疗,对较复 杂的大病和危急重病能够诊断并及时转诊和常规处理。

咨询:17710290930
拨打电话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