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如何进行系统化医院工艺设计?

在医院工艺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理性地确定各项医疗指标,为下一步的工艺方案设计提供基础;在医院工艺方案设计阶段,通过科学方法,将医院所需的各种空间表述清楚,使管理者、建筑师等能够充分了解医院的空间功能需求;在医院工艺条件设计阶段,以技术指标为目标,通过对医疗功能房间内的医疗行为需求的研究,对房间内应具有的各项技术条件,提出全面的要求。

医院工艺规划设计内容

    系统化的医院工艺设计,首先要进行医院规划设计,即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理性地确定各项医疗指标,如功能单位设置、各类床位数量、各类门诊诊室数量、各类手术室数量、各种大型设备数量、输液椅数量等,为本次建设提出直接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明确医疗指标,也为下一步的工艺方案设计提供基础。

*医疗指标的具体内容

    医院建设涉及政府各级部门的管理,医疗各种学科的需求,工程各个专业的配合,参与的人员非常多,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泛。因此,为制定医院建设医疗方面的目标,应重点研究医疗相关的基本要求,并最终以指标的形式表达,旨在让参建人员给予落实,相关工程技术给予配合。

    医疗指标,主要表达在如下几个方面:医疗学科及规模,医护人员配置标准,大型医疗设备规划,功能单位设置及功能指标。

    *工艺规划设计范围

    医院工艺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明确与医院建筑直接相关的医疗指标,而确定医疗指标,应根据医院情况和拟建建筑的规模,采取多种方法获得医疗指标。如:

    1.新建医院项目,是指全新建筑、全新医院管理团队的医院建设项目。这类项目,一般需要比较全面综合的医疗策划,需要在市场、经营、人员、设备、建筑等各个层面进行规划,而最终确认医疗指标。

    大部分新建医院项目,均需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经营分析,即将人员、设备、建筑等资源投入,进行投入产出计算,最终选择比较符合市场需要、经营测算可以承受的资源投入,成为确定的医疗指标。

    有些类别的新建医院,如开发区、居住小区配套医院,传染病院等的区域规划配套医院,和为政府战略储备目的而建设的医院等,其医疗指标由上级管理部门统筹各方面情况,自上而下地确定建设目标和宏观医疗指标。医院需要在上级确定的宏观指标基础上,细化落实相关指导医院建设的医疗指标。

    2.迁建医院项目,是指全新建筑、原有医院管理团队的医院建设项目。这类项目,往往有成形的医疗市场、自身的医疗特色和经营管理模式。迁建的主要目的,是扩大业务规模和改善设施条件。因此,这类项目,更多的是要分析研究自身的特点和经营情况,再根据政策、市场情况,确定医疗指标。

    3.扩建医院项目,一般是在医院现址新建部分建筑,旨在扩大业务规模和改善工作条件,故其一般医疗指标比较明确,但建设方较易忽略利用改扩建的机会,对全院的流程进行优化。因此,扩建医院项目的医疗指标,提倡通过流程再造,提出新建建筑的具体建设内容,从而确定扩建项目的医疗指标。

    4.装修医院项目,是指对原有医院建筑进行装修改造。医院大规模装修的目的,一是改善工作条件,二是重新调整医疗流程。装修项目虽然总体建筑空间没有大的变化,但利用装修的时机,进行流程优化和功能技术条件改善更为重要,相信中心城市下一个医院建设高峰,将是以此作为主题。此类项目的医疗指标,一般是在原有业务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在原有建筑基础上的平面优化将是最大的挑战。

    *工艺规划设计方法

    根据不同医院项目的建设特点,其医疗工艺规划设计的工作重点不尽相同,但医院工艺设计的主要技术方法大都会涉及到,只是以其中一项为主,其他作为参考依据。

    1.工艺规划设计侧重点的选择。医院建设项目要根据规模、性质的不同,选择规划设计的重点,否则虽然进行了大量工作,但仍很难进行决策,结果造成规划阶段的盲目性,所确定的医疗指标,往往缺乏合理性。

    选择工艺规划设计重点,并不意味着不做其他规划设计工作,要做好规划阶段工艺设计,必须对各项因素进行分析,认真研究其对医院的影响,为最终决策提供参考。

    2.以投资经营为主的策划方法。商业投资、医院自筹投资的医院建设项目,一定要进行经营测算,将市场预测,收费标准,房屋、设备、人员、运行、消耗等成本统筹计算,在充分进行投入产出计算的基础上,确定医疗指标。

    例如,床位规模的确定,要根据当地病种、病员分布,和医院自身医疗特色辐射范围确定;盲目扩大规模,会造成房屋、设备、人员的闲置,使医院运营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医院经营出现问题。

    3.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策划方法。政府投资医院、规划配套医院项目,虽然需要经营测算,但要考虑更长远的发展目标,考虑社会更深层次的需要,往往要以社会效益为主。因此,其主要医疗规划指标,是由政府部门或区域规划部门确定的,医院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进行经营测算。

    如某开发区连续投资建设大型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虽然建成后很难收支平衡,但其主要目的是改善投资环境,解决开发区未来增长人口的就医需求。此类项目的宏观指标,是自上而下确定的,医院工艺规划设计的任务,是制定用于建设的具体医疗指标。

    4.以提高医院自身能力为主的策划方法。迁建、改建、扩建、装修等医院建设项目,其建设目标,主要是改善工作条件和扩大业务能力,故应更多地研究医院自身的经营情况。可通过医院过往年度的统计学分析、医院现状调查、人群需求调研等方法,最终确定医疗指标。

*工艺规划设计的几项工作

    医院工艺规划设计的方法,国内外均进行了大量实践,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项工作内容:

    1.医疗市场调研分析,应对政策环境、病员市场、竞争环境、内外部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摸清医院宏观的内外部环境需求,为新建医院提出宏观的业务指标。

    2.确定医疗学科和基本医疗流程。医院建设前的医疗规划研究极其重要,医疗学科的选择和设置规模,要综合市场需求、自身能力、运营成本等因素。对于基本医疗流程,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流程,以医疗安全、患者满意度和运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选择新建医院的基本医疗流程。

    3.医院信息系统规划。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新建医院必须在建设前,根据医疗流程规划、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特色,进行医院信息系统内容和架构的规划,以便在人员规划、设施规划中给予充分体现。

    4.人员、设备、设施规划。根据医疗学科设置的基本需求,按照标准规范和经验数据,估算医疗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配置数量和配置标准,估算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数量和配置标准,估算建筑面积和造价,为经营测算提供数据。

    5.经营测算模型。医院是市场经济中非常特殊的运营机构,其服务产品具有极强的公益性,无论是政府和社会保险机构,都对医院的收费进行严格控制。但由于医疗服务对人员、设备、设施的极高要求,形成了高昂的运行成本,致使无利或微利的经营目标,往往始终在亏损的边缘上走钢丝,因此给医院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医院建设前期,建立经营测算模型,通过对各项数据的敏感度分析,力求将各项资源配备合理,可在保证医疗业务的基础上,使成本最小化。因此,大量商业投资和自筹投资的医院,人员、设备、设施投入规模的决策,往往取决于经营测算的结果。其他类型的医院建设,也应进行经营测算,以对将来医院的运行管理提供优化的建议。

    6.医院统计分析。医院在多年运行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对人员、设备、设施开展医疗业务,其统计数据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在现有医院基础上进行建设的项目,必须要关注现有医院近些年的统计数据。

    例如,医院年度业务工作报表,就反映出大量住院、门诊、医技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总体上代表着医院运行现状。另外,从统计数据上,也可以看出负荷量较大的业务,这些很有可能就是需要改善或发展的医疗业务。

    7.医院现状调研。医院现状调研,对于改扩建和装修项目非常重要。医院投资进行基本建设工作,是医院发展的一次机遇,应该从医院全局考虑优化流程和改善条件,相关建设目标应在对全院通盘考虑的基础上确定。

    8.医院人群调研。医护人员、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等医院建筑的使用者,他们最清楚现状医院设施存在什么问题,对新建医院有什么期盼。因此,设计一些调查表格或座谈,都会得到非常有益的指导意见。

医院工艺方案设计

    医院在提出医疗指标需求后,还只是停留在愿景和测算层面,而要将其付诸实现,需要首先将其转化成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如医院需要几百张病床等,但并不意味着,能摆放几百张病床的建筑,就是医院。

    医院空间除需要病床房间外,还需要大量专业和生活辅助用房,需将医疗、护理、感染控制等各方面知识融合,编制成各个医疗功能单位,再将各个医疗功能单位组合而成医院。

    因此,工艺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医院所需的各种空间表述清楚,使建筑师在建筑作品创作时,能够充分了解医院的医疗功能需求,从而完成适合医院使用的建筑空间。

    *工艺方案设计的范围和基本方法

    医院工艺方案设计阶段,以提供医疗空间需求为目标,是为建筑设计提出细化功能空间要求。在本阶段,要根据医疗指标和医疗流程,为各个医疗功能单位提供医疗功能房间组合方案。通过反复权衡功能空间与总建筑规模的关系,为决策者提供理性的功能实现目标。

    医院工艺方案设计,包括主要空间标准研究、空间指标策划、平面方案优化等内容。

    *主要医疗空间标准

    对于医院建设成果的期盼,主要是门诊、病房、手术等主要医疗功能空间的舒适程度,急诊、手术室、放射科等主要功能单位的相对位置,院内主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组织方式。因此,在策划医疗空间指标之前,应首先研究与医院总体空间指标直接相关的具体行为空间标准问题,为空间指标策划提供前提。

 

    *医疗空间指标策划

    总体规划建筑面积与医疗功能空间的需求,永远是一对矛盾。从医院投资和城市管理角度看,建筑资源是有限的,而医院建设承载着太多的期盼,大家都希望在本次建设中解决更多的问题。因此,应认真细致地了解医疗需求,反复调整契合总体规模的控制要求,找到功能与资源的最佳结合点。

    同时,在医疗功能需求方面,以建筑的语言,指导建筑创作的方向,使建筑创作最大限度地符合功能需要。

    *平面设计方案优化

    建筑设计创作是比较综合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医院建筑,对功能要求较高,故在总体建筑形象与主要内部关系的创作过程中,很难解决所有功能问题。这样,就需要在确定医院总体规划建筑形象后对建筑功能进行二次创作。

    在平面方案调整过程中,尤其是装修改造项目,熟悉医院工艺的设计人员参与调整一、二级平面流程,会有助于把握功能与建筑的关系,尽最大可能使建筑为功能服务。

    *工艺方案设计的要点

    1.功能单位的医疗指标及计算。在工艺规划阶段,解决了医疗功能单位的主要医疗指标,但是大量辅助房间的空间要求与业务指标密切相关。例如门诊单位,医疗指标明确了几间诊室,但候诊椅数量、医护更衣柜数量等,都需要计算。因此,在空间策划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计算工作,需要根据医护人员配置标准和当地陪同家属风俗习惯等,计算辅助空间需求。

    2.功能单位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功能单位内部共享和外部共享关系,对功能单位内部的房间组合影响较大。如放射科控制室共享,则节省部分空间;急诊与放射科相邻,则节省设备空间等。因此,对主要功能单位的内外部关系的工艺研究,对空间设计存在一定影响。

    3.空间净使用面积的折算系数。在空间策划过程中,主要是以行为空间为计算基础,也就是涉及建筑净使用面积;但在与总体建设规模进行汇总分析时,需要研究将净使用面积折算为建筑楼面面积的系数。

    在确定折算系数时,建议按照套内系数和建筑系数两级考虑。因为,每个功能单位的房间组合方式,存在较大差别,如普通病房单位,一般可以共享内部走廊;而净化手术部,则需要洁污分开的两条走廊。因此,两个功能单位的套内折算系数就存在差别。而在建筑内,各个功能单位一般共享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因此,可以统一一个折算系数。

    *空间指标的具体内容

    1.医疗功能单位套内面积及房间清单。通过工艺方案设计研究过程,应最终完成各个医疗功能单位的套内面积、功能单位内部需要的房间清单。该清单应充分反映各功能单位的建设特点,以及科室所需要达到的基本医疗功能。

    2.主要功能关系和特殊工作流程。通过工艺方案设计研究过程,应反映出部分重要功能单位,在建筑中与其他单位的相对位置,并对特殊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进行阐述。如超声科是否同时服务于门诊和病房,门诊挂号方式、血尿标本运送方式、门诊叫号方式等。

    3.特殊医疗功能房间需求。通过工艺方案设计研究过程,应对医院特有的净化、辐射防护、特殊排风、承重等医疗需求的房间,进行阐述。

医院工艺条件设计内容

    医院所有医疗活动,最终会具体到一个医疗功能空间内进行,故对医疗功能房间的研究,应该是医院最重要的功能需求研究。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房间的功能描述主要是靠名称,各种具体技术要求在各个专业的图纸上,没有认真查阅各个专业的图纸前,无法全面了解该房间的功能技术落实情况。反之,工程项目的各个专业工程师,也仅是从图纸名称上得到功能要求,具体技术指标完全靠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这样,往往出现开办搬家时,才发现大量问题,不得不进行拆改,造成投资浪费。

    医院工艺条件设计阶段,是以技术指标为目标,通过对医疗功能房间内的医疗行为需求的研究,对房间内应具有的各项技术条件,提出完整的要求。工艺条件设计需要采用图纸和表格的形式表达,力求清晰完善,使各个专业工程师能够理解,并按此需求,搭建机电系统或其他技术体系,以满足房间内的行为需求。

    工艺条件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各个工程专业的工程师,提供满足各种医疗行为需求的具体功能技术指标要求,旨在施工设计或装修设计阶段,给予最终落实。

    工艺条件设计,需要研究医院内各类医疗功能房间,涉及工程技术各个专业,以及家具、设备的配置计划。

    *房间空间尺度

    医疗行为对于空间的要求,不仅是面积的概念——不同医疗空间的高度,也是需要给予明确。如病房需要病床转运,多人病房宽度应充分考虑,以便在不移动其他床位的前提下,能够推床通过;再如手术室有无影灯吊装要求,房间高度也就需要考虑。

    *家具设备配置

    房间的医疗行为、家具设备的布置,均与空间尺度和工程技术参数相关。家具设备摆放,与医疗行为密切相关,如诊室医生工作桌、患者检查床以及诊凳、衣架、隔帘等,均应在房间功能需求中给予反映。

    *工程技术要求

    医疗功能房间内的装饰装修、暖通空调、给排水、强弱电、医疗气体等条件,应在施工图设计前进行研究,以便机电专业工程师按照医疗功能要求,进行专业设计。如房间内的强弱电插座数量,与医疗行为有关,其位置与家具设备有关。对于医院特有的空气消毒净化要求,应在房间功能要求中明确提出。

    *工艺条件设计要点

    工艺条件设计,是在方案设计后、施工图设计前需要完成的工作,需要科学、具体地表达医疗功能需求,其技术指标的制定,与医疗功能的最终实现直接相关。

    1.图文并茂。工艺条件设计成果,首先需要以图形的方式将房间尺度、家具、设备、机电位置等要求,量化、具体地表达出来,使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均能明白地获得医疗功能房间内的大量技术指标信息,从而使建设参与人员,均能够及时建议修改、具体落实各项功能要求。

    2.表格指标。在工艺设计成果中,还需要以列表的方式,分门别类地阐述功能需求的技术参数和产品引用参照。列表方式便于对比,便于甄别不同房间功能需求的异同。

    3.参考图片。对于功能房间医疗需求的表述,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以图片的方式给予形象表达,以便于有效地沟通。尤其是对于一些缺乏医院设计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能提供出与工艺条件设计相近的图片,会大大促进其对工程内容的理解。

    小结

    系统化医院工艺设计,通过对功能房间的深入研究,按照医疗规模需求和流程需求,组合功能单位,并最终描述整个医院的医疗需求。它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随着医院建设不同阶段的推进,由宏观到微观,配合医院建设的工作逐层展开,可使参建人员在项目各个阶段,均能明白解读医疗功能需求。

咨询:17710290930
拨打电话在线咨询